乡村振兴中的妇女参与研究——郫都调研(四)
发布时间:2020-02-17
为研究妇女在乡村振兴工作中的重要作用,清华大学社会学系李强教授课题组前往郫都做深入调研,以彰显乡村建设的巾帼力量,助力郫都的乡村振兴。1月11日,在中华女子学院李敏教授的带领下,调研团队一行5人前往此次调研的最后一站--郫都三道堰街道青杠树村开展实地调研,从产业形态、乡风文明、社区治理等多方面入手,发掘郫都区妇女在乡村振兴中的独特作用。
青杠树村
青杠树村,位于郫县三道堰镇,距离成都市区17公里,沙西线横贯全村,幅员面积2.4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049亩,辖11个村民小组,户数948户,2441人,党员77名。已建成9个组团共9.7万平方米的“小组微生”新农村综合体,改善了全村人的生产生活条件,先后被评为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中国十大最美乡村、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国家级AAAA景区、中国乡村旅游创客示范基地、四川省省级“四好村”,中国乡村旅游创客示范基地。
青杠树村充分尊重和发扬极具地域特色的传统居住形态,依托现有林盘,以“院落”为组合单位,采取小规模、组团式、院落式的空间布局,规划了9个聚居组团。在保留传统建筑造型和色彩的基础上,融入现代建筑特质,原有的自然风光得以保留使整个新村更具品质与活力,生态、形态、文化高度融合,形成了“院在田中、院田相连”的川西田园风光。青杠树村按照“农民主体、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的原则,以农民集中建房整治项目为主要抓手,以“三体现以方便”为目标,综合推进农民新居建设、基础配套设施、公服平台建设和现代产业培育。
青杠树村始终坚持“生态为本, 体现田园风貌”。以“建美丽新村,享幸福生活”的总体方向,按照“小规模、组团式、生态化”的理念,把整个村作AAAA级景区来规划和打造,在建设过程中始终把生态作为最宝贵的资源来保护和利用,依河布局了生态产业带,促进了产村相融。
在产业振兴方面,青杠树村持续探索寻求适合自村发展的特色道路,从一开始的水稻制种转型升级为花卉苗木,独具特色的油菜花种植体现田园风光,吸引大量游客前往观赏,带动本村的经济发展。为促进农民持续增收,按照一三产业融合的理念,青杠树村设计了新型产业发展路径,其中,女大学生返乡创业,结合自身经历打造了村中第一家民宿,并将烘焙产业融入到民宿打造之中,深受年轻旅客们的喜爱,为本村旅游业的发展寻找新的突破口,开启了发展第三产业的新篇章。
在文化振兴方面,青杠树村坚持以“文化为魂,体现新村风格”。通过景观节点、农耕博物馆等重现青杠树水陆码头的繁华景象,将清代老垸子、百年古井等文化遗迹加以改造和景观化处理,在拆旧过程中对有价值的房屋构建、生产器具等进行收集保护,为传承水乡文化留下了珍贵资料。此外,本村呈现院落式的治理形式,以院落为单位开展各项文化娱乐,一方面在村两委与院落长的带领下村民在每个节日都会开展相关活动,例如包饺子、包粽子、给老年人办生日宴等活动,有效地促进了村两委与村民之间关系,且院落长多为女性,始终坚守信念以民生为本,贡献自身价值,在兼顾家庭的同时充分体现自我价值,为院落治理贡献了一份力量;另一方面,专业社工的入驻使村内的文化娱乐活动更加丰富多彩,充分发挥女性风采,组织赋闲在家的女性,在村内成立百人志愿者队伍,定期开展卫生整治工作,极大地提高了村民的素养,助力乡村振兴。
总之,此次调研课题组分别前往郫都区的不同村落开展实地调研,每个村落均有着不同的特色和发展模式,在各方的支持和配合下前期的调研工作顺利完成。后续课题组将根据既有调研资料对女性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进行梳理,总结出郫都区的先进经验,探究妇女和妇联在促进乡村振兴中所起到的独特作用,并提炼出一套行之有效的经验和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