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中的妇女参与研究——郫都调研(一)
发布时间:2020-01-10
新时代乡村振兴的过程中,妇女作为“半边天”是乡村振兴的享有者、受益者,更是推动者、建设者,在农村广阔天地贡献巾帼力量。成都市郫都区的乡村振兴极具特色,妇女和妇联在其中的作用至关重要。为研究妇女在乡村振兴工作中的重要作用,清华大学社会学系李强教授课题组前往郫都做深入调研,以彰显乡村建设的巾帼力量,助力郫都的乡村振兴。1月8日,在中华女子学院李敏教授的带领下,调研团队一行5人前往郫都唐昌街道战旗村、先锋村开展实地调研,从产业形态、乡风文明、社区治理等多方面入手,发掘郫都区妇女在乡村振兴中的独特作用。
一、战旗村:党建引领下的综合产业发展模式
四川省成都市郫都区唐昌镇战旗村地处横山脚下,柏条河畔,位于郫都区、都江堰市、彭州市三市县交界处,位于中心地带,是都江堰的第一受益村。2018年2月12日,习总书记来此视察。“战旗飘飘、名副其实”,一年多来,总书记称赞战旗村的话语始终萦绕在四川各族干部群众耳边,播撒进各级党员干部的心田。战旗村乡村振兴走在前列,坚持实干起好示范作用,战旗村乡村振兴的经验源自基层的探索和实践,更源自党建领航和先行先试。战旗村充分利用党建优势,大力投建“战旗党建馆”“战旗村史馆”“乡村振兴博览馆”“四川战旗乡村振兴培训学院”,打造“红色战旗”研学旅游示范基地,推广战旗村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的实践经验,吸引了全国各地的干部和群众前来学习、参观和旅游,带动了更多地区乡村振兴和改革创新。
战旗村自2011年产权制度改革以来,村两委大胆革新,盘活土地资源,集中土地开展基础设施建设,结合旅游项目创收增收,引进多方资源促进灵活就业,引导村民就地、就近就业,让农民充分享有土地收益和改革红利,全村人口1765人,人均可支配年收入达32400元。妇女在村两委干部的带领下积极自主创业,发展郫县本土的豆瓣产业、引进妈妈农庄、民俗旅游、十八坊等项目,为乡村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二、先锋村:特色农业和文创产业发展模式
郫都唐昌街道先锋村现为3A级景区,以散居院落的形态居住,共有53个院落。先锋村以特色农产品萝卜干的深加工产业为主要抓手,以“农夫记忆”文创品牌发展乡村旅游,通过集体土地流转成立生态园区,带动女性提高经济收入,促进乡村振兴。
先锋村以农夫记忆广场为标志,配套建设支部农场、先锋公社、大队部、农夫晒坝、三味书屋、农夫田园、农夫记忆博物馆等20余处景观,展现农耕文化、农业生产、农民生活。先锋村里的“农夫记忆”博物馆,占地600余亩,馆一区用陈列式展出锄头、蓑衣等农耕器具,同时配有农时讲解等。在一片茂密的竹林中,穿过小桥流水,伫立的几间木屋房就是三味书屋,书屋的外墙上画满鲁迅文章《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里描写的场景,游客可品茗读书。从三味书屋出来,沿着乡间小路向前走大约50米,就来到了由村小学改造而成的馆二区,这,用场景式展示了五六十年代的农业生产关系、社会管理机制等。再往前走,则是一个池塘,水平如镜,波光粼粼,周围环绕着田地。在这里,游客可以体验川西民居院落、耕读传家意境、农村生活美景。
先锋村的社区治理工作充分吸收了现代社区治理的先进方法,调动了村民的主观能动性。比如,2019年成立农夫生活信用社,采取积分制存折的方式调动村民积极性参与到村庄卫生治理中来,形成明确的卫生评比标准和严格的监督机制,通过开展卫生评比挂流动红旗的活动,增加了村民的荣誉感与获得感,有效的保障了院落的环境卫生。此外,村委与四川广播电视报合作,每月一期在报刊上宣传“农夫记忆”,扩大村庄影响力,并同时自办每周一期的村内“先锋报”,增强村民的归属感和认同感。村内有多支文化表演队伍,文化活动丰富多彩,尝试用快板的形式演绎村规民约,在规范了村民行为习惯的同时也丰富了大家业余生活;并于每年重阳节开展“好家庭”“好公婆”“好儿媳”等评选活动,为村中90岁以上的老人送礼物、鲜花,村民的幸福感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此外,临石村“女子护水队”的负责人向我们介绍了该村有关水源保护治理的先进经验。临石村位于四川省成都市郫县唐元镇南边,地处白条河与白木河之间,属国家水源保护区。唐元镇位于成都市郫都区西北部,被誉为“韭黄之乡”。这里种植韭黄的历史已达上百年,是西南地区最大的韭黄生产基地。而同时,因柏条河流经而过,这里属于成都市饮用水源地的一部分。但由于村民缺乏护河的环保意识,生活垃圾随手丢弃,垃圾堆积在下游地带,污染河源造成不良影响。2016年成都城市河流研究会带领该村妇女参观成都其他村庄的护河及生态农业做法,几位带头妇女秉持着对村庄的热爱,自发成立水源地志愿护水队,无偿管理、自掏腰包修建基础设施,并在万科公益基金的支持下开展相关护水活动,目前护水队固定人员24名。在成都城市河流研究会的支持和培训下,护水队将劣势转化为优势,将可利用的垃圾转化为生态有机种植的肥料,并拓展了护水队的工作范围,如日常河道垃圾清理、定期巡河、社区环保宣传、发展生态农业等。不过,负责人指出护水队还存在很多问题,在调动资源,增加收入,解决硬件设施的投入和资金运转等方面都需要政府更多的扶持和帮助,并集思广益,积极寻求未来的可持续发展之道。